10月17日,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广州在暨南大学举行。 在此次会上“臭氧”又成为高频词,如何解决臭氧浓度上升的空气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会上讨论重点之一。

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会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指导,暨南大学、民进广东省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学实验室承办。以“世界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为主题,相关专家学者重点研讨了如何对标世界一流湾区,进一步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环境质量课题。此外,论坛还邀请了来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专家学者分享空气质量改善经验。
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

(图片来自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广东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前8月,广东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3微克/立方米。然而,臭氧浓度上升等新的空气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认为,当前大气污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议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浓度的同步下降。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说,粤港澳三地在污染物防治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三地将共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各自政府的减排方案和目标,这种好的路径应该继续坚持。臭氧的形成成因很复杂,受干扰因素多,粤港澳大湾区更加需要三地长期的耐心与共同的科研合作,实施联防联控,遏制臭氧浓度上升态势。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理念、制度在全国处于领先,生态环境品质较好,大气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建议下一步重点从优化空间布局、强化陆海统筹、深化协同治理等多方面,打造生态优美品质一流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刘启汉建议,建立大湾区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反映不同污染物水平高低对不同人群带来的健康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为市民提供提示。

论坛围绕“世界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进行学术报告和圆桌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与构想。暨南大学刘绍臣院士介绍了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协同应对的思考。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分别就“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作主旨报告。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国内有关专家分享了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改善经验。粤港澳三地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高校学者、企业界代表,围绕粤港澳空气质量进行充分交流与探讨。

内容来源:

新华网《专家学者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为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环境质量建言献策》

中国新闻网《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

模型公司  名扬食品  中华戴氏商务网  永红锦月房产信息服务部  小罗玉器  海恒企业营销策划  空评集  自助餐厅设计  饰品类批发价零售  闯王酒业粮  转让网  嘉兴市刘氏轴承  临朐春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鑫杜燃消防  趣乐吧  有车一族  漳州巳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西方中创  烟花燃放公司  中国洗鼻器网  深圳爱乒才会赢  健康中国网  山东博晨  怀化婷太  天信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农家淘商城  深圳市江益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海岸石材网  山亭旅游网  小伙伴分级阅读网  四轮电动餐车